整齐划一的贫困户新家,拎包入住。72岁的姚花荣老人喜迁新居乐开怀。
黄梅县赵河老虎山上,五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雪白的墙面,喜庆的春联,暗红色瓷瓦,温馨的小院……
“冇想到能住上这好的房子,喜得困醒都在笑。”1月28日(正月初一),黄梅县杉木乡梅山村赵河屋墩村民姚花荣,在新家迎来了灾后首个春节,说这是她以前从未想过的幸福。
赵河屋,地处黄梅北部最低处,村前是杨桥河,村后是悠雅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村里十年九淹。过去汛期来临,村民采取“水进人退、水退人还”的老办法对付洪水。
“搬出小村,远离水患,是赵河屋几代人的梦想。”梅山村支书赵勇军说。他2014年初上任后就谋划赵河屋整体搬迁工作,2016年夏天特大洪灾,赵河屋村民们经历了4次生死大转移,更坚定和加速了搬迁的决心和进程。
“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和灾后重建资金,去年8月初正式动工兴建。”
新建的赵河屋新农村占地24亩,比老村庄地势高20余米。11户贫困户28人,实行交钥匙工程,人均面积25平方米;灾后重建32户,村里负责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平整、统一报批,其他自建,每户3间2层。
72岁的姚花荣一家三口,儿子脑血栓常年住院,孙女中专刚毕业在外打工,去年洪灾中,3间老土砖房基本垮塌。
“姚婆婆是贫困户,按政策,她新家共75平方米,两房、两厅、一厨一卫,屋基是按四层设计的,他们脱贫后可自主加层。”赵勇军介绍道。
“搬到新屋来,我们一分钱没花,这是享共产党的福!”姚婆婆感慨万千。
同样搬进新家的贫困户袁改全说,自老婆病逝十多年来,从未过个这么温暖、祥和的春节。他和两个儿子对未来日子充满信心。
与拎包入住的贫困户不同,灾后重建户刘稳枝花了30多万元在新村建起了三间两层的新房,客厅墙壁最耀眼的是娘家人送的一副“八骏奔腾”牌匾。尽管新房装修还没完工,刘稳枝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有政府和亲戚的各种帮助,让我家6个月就建起了小洋房。到新家过新年,是灾后最幸福的事。”
与刘稳枝在同一排建新房的赵克军一家五口,今年的春节别有一番滋味:在赵河屋老家过最后一个春节,在老虎山上新家过第一个春节。
我们走进赵克军新家时,他女儿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光亮的地板、时尚的背景墙、美丽的灯饰、各式现代家具……
“装修这好,花了不少钱吧。”赵勇军问道。“算是了却我多年的心愿。”赵克军深有体会地说,他和妻子一直常年在外打工,每年汛期就担心家里的老小,去年特大洪水时,老屋70多岁的母亲和放暑假的儿子面临的困境,让他至今都心有余悸。“搬到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了,不怕发洪水了。”
“春节前,11户贫困户都拿到了新家钥匙,灾后重建有18户主体工程完工,其他的都在建设中,今年汛期前可全部搬进新家。我们将把赵河屋安置点打造成农村示范文明小区。”赵勇军充满信心地说。
阳光总在风雨后。在经历去年98 洪涝灾害后,赵河屋墩176名村民共圆同一个梦想——整村搬迁,远离水患,开始新的美好生活。这也是几代赵河屋人的梦想。
下一篇:建筑节能将推动建筑光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