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先要建设生产“积木”即建筑构件的基地。省住建厅透露的信息称,目前省内建成、在建的各类装配式构件基地超过20家,建筑“积木”生产的竞争正在快速升温、日趋激烈。
利好频传,“积木”工厂火了
前两年,我省装配式建筑配套推广政策还不完善,且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开发商对新产品接受程度较低,导致装配式建筑构件叫好不叫座。一些建成较早的构件工厂甚至很久没有大订单,直喊“吃不饱”。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不少企业在加快基地建设。
6月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鄂州葛店的湖北宝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生产基地,300余亩土地上,新建的厂房已经完工,车间内的设备正在进行最后调试,一台机器臂正不断在工作台上试着划出圆形、方形等图案,用它可制造出不同形状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鼠标加水泥,建筑企业摇身一变成制造企业。”公司总经理陶金友说。这个基地投产后,每年可生产12万立方米构件,同时该公司在武汉青山区还有一个类似的基地正在建设。
构件有没有销路?陶金友说,在推广政策的刺激下,构件需求越来越多,但能拿到多少订单就看各家的本事了。
据了解,到今年4月,武汉挂牌土地的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土地已有23宗,规划用地面积为185.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2.82万平方米。“这些项目将陆续开工,对装配式构件的需求是实打实的。”武汉建筑业协会装配式建筑分会副会长宁继成估计,到今年下半年,武汉市至少会有300万平方米的项目需求。
除了湖北宝业外,中建科技、美好集团、庭瑞筑工、湖北宏泰等众多企业都参与到装配式建筑市场中来,生产基地很多都设在武汉。“武汉在建和已建的构件基地有15个。”宁继成说。这些基地全部投产后,可满足1000万平方米建筑工程需要。武汉立项的装配式项目数量增长很快,预计未来两年,对构件的需求将迎来高峰。
比拼实力,也比拼“诗外功夫”
竞争日益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省内主要几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厂家,技术上虽各有特色,但就像老虎遇到狮子一样,实力不相上下。
湖北宝业的母公司宝业集团,已在建筑工业化方面探索20年,曾引进吸收德国、日本技术,其在国内外建成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有3000多万平方米。美好集团去年与德国两家企业签约,引进100多条先进的构件生产线,计划3到5年内在30个核心城市建150个构件工厂,其中在武汉计划建设8个工厂。
中建三局较早布局装配式建筑产业,成立了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我们在省内布局了10座构件厂,覆盖武汉、十堰、荆州、宜昌、襄阳等城市。”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说。其中武汉的两家工厂年产40万立方米,公司还具有装配式建筑设计、投资、装配、咨询等全套能力。
技术差距不大,各家只能靠服务来吸引客户。如美好集团的sepc服务模式,提供全流程免费技术服务,在工程上承诺百米高层建筑桩基进场开始18个月内精装交房,产品零缺陷,向住户提供终身维保服务等,甚至还“跑腿”帮业主办理报批、报建事项,协助争取补贴。
宝业集团不仅有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能力,还具有设备制造能力。对有意投资装配式建筑构件工厂的企业,宝业集团免费提供装配式建筑技术咨询、装配式建筑制造工厂的布局咨询以及装配式建筑制造的生产设备选购咨询。
市场的积极性起来了,政府的推进力度还在加大。截至去年,我省已有11个城市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政策。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政府投资工程是最好的突破口。不久前,我省出台的《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二十条意见》中,提出10月1日起,全省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满足装配式建筑技术条件的,50%以上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但内业人士也提醒,推广装配式建筑,需要政府再加大力度扶持、引导,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同时要合理布局,防止产能过剩。(转自《湖北日报》 记者:彭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