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已进入了追求品质优先和美好生活的后半场,从高速增长的城镇化率和大规模的城市扩张,转变为以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共同构成的美丽中国的目标和战略。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和大拆大建,诟病由来已久,但对其弊端的认识则是渐进的。首先大拆大建带来最直接的后果是重复与浪费,特别是一些“政绩工程”,盲目求大,浪费大量资财、资源;继而是片面摊大饼、造城式的大拆大建,带来城市功能的失调,如交通拥堵、停车难、“雨天看海”等诸多乱象;然后是宜居功能的短缺,城市成了水泥森林,生态功能大幅度萎缩,方寸小绿地都显得稀缺珍贵;最后是城市文化的断裂,大肆拆迁全然不顾及老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消灭了城市文化的载体,破坏了城市生态文化的象征,让城市居民记不住乡愁,也让城市看起来千篇一律。
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急功近利和大拆大建,客观来说有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内在驱动,也有粗放片面追求规模、体量、现代化等非理性的政绩冲动,更关键还有缺少对城市建设本质的认识,理念、观念和评价体系都显得粗放与滞后。城市建设,要建的并不是高楼大厦,更不是水泥森林,而是所有居民共同的家园。不只是生活便利,有容身之所,还得承载得起对生态自然、对精神文化的寄寓,富有人情味,富于生命力。
粗放式的城市扩张,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摒弃大拆大建,需要城市的建设与管理从根本上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一方面坚持“建城为人”的理念,城市建设的规划与评价,需要突出“人”的内涵,以城市居民对居住、生活、生态、文化的内在需求为导向,更注重城市建设对需求功能品质的保证,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化、精细化,使建设与管理真正像“绣花”一样精美细致。确立更科学、更合理的城市建设评价机制与政绩评价机制,引导和约束城市建设主政者实现理念与目的的纠偏;另一方面坚持“替人建城”的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从程序上保证居民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畅通与居民的沟通,充分听取意见、诉求,充分尊重居民意愿,让他们最普遍的需求,真正能够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诸多细节中去,使得城市建设更加务实、更接地气,更富生活气息,更有人文特色。
来源:湖北日报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并未出现趋势性转向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