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文化名城撑起“保护伞”
黄冈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出台
近日,笔者从市政府办获悉,黄冈市第一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黄冈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即将出台,并于2019年5月1日起施行。黄冈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富、红色历史厚重,出台《办法》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迫切需要,也是地方民主法治建设的现实所需,本部《办法》在法治黄冈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黄冈地处“吴头楚尾”,是鄂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经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3处,黄冈市已确定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6处,是全省文物资源大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调查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768处。黄冈文化遗产底蕴厚重,勘称长江流域“历史文化宝库”,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有大量有形文化遗产,还有斑斓多姿的无形文化遗产。
黄冈市自1990年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直是该市文化兴城的发展趋势,也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夙愿”。2016年4月22日,黄冈市印发《关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将出台《黄冈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作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规定出台《办法》是重要考核项,也是申报工作必要条件。
《办法》全文共三十七条,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办法》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监督的责任主体,规定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第二部分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主要内容,保护名录保护对象的范围、认定与调整程序,建立预先保护机制要求以及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确定标准要求。第三部分规定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点保护内容,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公布和备案的法定程序。第四部分规定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和核心保护范围内从事有关活动应符合《黄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明确了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主体划分依据及保护措施。
第五部分强调通过开展文化研究、文化创意和体验、休闲旅游、传统手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开办展馆等特色经营性活动及公益活动来促进历史街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第六部分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名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责任。第七部分为附则结尾内容。
《办法》突出东坡文化特色,鼓励合理保护利用。“坚持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域保护,是本《办法》的一大亮点,办法规定各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市名申办主任、市住建局局长王日辉认为,黄冈历史文化遗产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办法立足我市实际,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及操作性较强的地方性规范指导文件。
黄冈市住建局局长王日辉表示,《办法》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根据黄冈市实际,《办法》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扶助、减免费用等方式,采取开展文化研究、文化创意和体验、休闲旅游等特色经营性活动及公益活动,来促进历史街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
此外,王日辉还建议,希望驻黄各级新闻媒体、网络媒介能加强对我市《保护办法》的宣传引导,让广大市民、群众知法懂法,实现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的全民意识提升,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共同推动黄州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黄冈市经济社会发展。(李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