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是建筑观念现代化。就是从我们过去的“经济适用兼顾美观”向新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观念转变。
第二是建筑生产方式工业化。大力推进建筑施工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的秦砖汉瓦,向工厂化生产、智能式施工转变。从手工生产,主要是肩扛手抬,到大机械重装备,特别是现场停止搅拌混凝土之后,泵送机等一系列建筑机械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再到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时、环保,有利于解决建筑物的渗漏、起鼓等质量通病。
第三是建筑管理方式信息化。即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建筑管理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要通过bim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用互联网、o2o来拓展建筑产业。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建筑企业在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快推广信息领域的最新成果,加大bim技术、智能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信息统筹技术在建筑业中的研发、应用和推广。鼓励建筑企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营销自己的建筑产品。
第四是建筑产品标准、绿色化。建筑产品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筑、智能化建筑发展。结合江苏现行标准体系和抗震设防、绿色节能等要求,加快研究制定基础性通用标准、标准设计和计价定额,构建部品与建筑结构相统一的模数协调系统,研发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实现建筑部品、住宅部品、构配件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鼓励企业确立适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产品和装配施工标准,尽快形成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产品标准和施工工法,经评审后优先推荐纳入省级或国家级标准体系。
第五是建筑队伍要现代化。即现代化的职业工人,要把建筑农民工转变为专业的建筑工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已从富余变为短缺,在建筑领域尤其如此。建筑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新生代务工人员对传统建筑业的“脏、难、苦、险”心存排斥,建筑劳动力资源缩水,建筑队伍后继乏人,熟练的建筑工人已成为稀缺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建筑工业化,使建筑工人真正成为现代化的职业工人,从而解决建筑业后继无人的问题。
第六是建筑市场国际化。按照江苏省“三个国际化”的战略部署,要提高建筑行业企业、市场和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鼓励建筑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水平。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并购国外先进建筑行业企业,整合国际相关要素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省内大型成套设备、建材、国际物流等建筑相关产业发展。
建筑产业现代化带动了整个建筑业发展模式和发展业态的改革和创新。
一是建筑业与信息化相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施工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互联网 ”带来行业新发展。利用互联网,不少装饰企业实现了从工装到家装跨界发展,建立了电商平台营销自己的建筑产品。家庭装饰可以在互联网上订购,然后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目前已在50个城市展开。南通三建搭建了电商平台——筑客网。由《扬子晚报》社、泰州市建筑业协会、江苏省建安建设集团联手中国江苏网共同打造了建筑行业从业者自己的网上家园——“泥瓦匠”互联网平台。该平台将重点关注和反映建筑业基层员工的工作环境、文化生活、继续教育、劳动权益,为泥瓦匠们打造一个网络世界的精神家园。bim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通过bim技术使建筑施工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二是建筑业与机械工业相融合,实现了施工机械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即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改良工具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发生率,降低施工成本。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实际上是工厂化、流程化、智能化,实现工地的事情工厂来做、空中的事情地上来做、手工的事情机械来做。
三是建筑业与环保节能要求相融合,实现建筑绿色化。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全社会环保节能的意识不断增强。“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业成了一种时尚。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人们重归自然的怀抱,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都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结果。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当前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住宅产业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途径。三者以建筑产业现代化为统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因此,当前我们要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与成品住房、绿色建筑联动发展,促进建筑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建筑产品的绿色化、智能化。
上一篇:为建筑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